张卫
中国观赏石协会科学与艺术顾问
《宝藏》杂志原总策划
《中国赏石名家》丛书主编
《中国名石档案》丛书主编
原《奇石根艺》报创刊人、主编
原《石道》报创刊人、主编
原《石道》杂志创刊人、主编
原《赏石》报副主编
柳石轩奇石根艺藏珍馆馆主
柳州市雅石形象设计工作室总策划
著作:
《根艺技法》广西漓江出版社1992年版
《石道——人文雅石基础教程》广西美术出版社2014年版
《人文雅石》广西美术出版社2016年版
《赏石实践》(上下册)广西美术出版社2012年版
《张卫藏石》(上下册)广西美术出版社2012年版
《中国赏石名家1》(全套6分册)广西美术出版社2010年版
《中国赏石名家2》(全套6分册)广西美术出版社2012年版
《中国赏石名家3》(全套6分册)广西美术出版社2014年版
《中国名石档案1》广西美术出版社2014年版
《中国名石档案2》广西美术出版社2018年版
赏石理念:
张卫从1995年创办国内第一份赏石专业期刊《奇石根艺》至今,一直潜心研究“奇石”、“玩石”、“雅石”与“赏石”。在他的实践及其创立的新派赏石理论体系中,这是四个完全不同各具意义的概念,四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别于过去对“赏石”笼统的认识。
张卫认为,奇石,用通俗的话说,就是稀奇古怪的石头。在人们玩赏之前,它以原始自然的状态存在于自然界,称之为原石,也叫自然石,与其他自然石不同之处,在于它能为玩石人所用,于此而言,有用无用便是奇石与非奇石的区别,我们根本无法以“奇的程度”进行界定。
奇石是不是艺术品?在张卫看来,有的奇石可以成为艺术品,有的还是石头。当我们很好地利用了石头原生的形、质、肤、色、纹等自然条件进行顺其自然的因形赋意的“立意”之后,我们用石头说话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或某种意趣得以确立,并以恰当的相应台座、命名、演示等进行表达,经过上述一系列的“玩石”过程之后,我们便完成了创作,此时的石头便是有用之石,它也随之成为了艺术品,张卫称之为“雅石”。反之石头还是石头。可见这里的“雅石”与台湾泛称的“雅石”在内涵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奇石能否成为艺术品,与石有关,也与人有关。具备可运用条件的石头可用以进行创作,不具备条件的不可能成为艺术品;同理,面对有用之石,具备运用能力的人能使之成为艺术品,不具备运用能力的人不能使之成为艺术品。石头有用没用也因人而异。这就是张卫界定的“奇石”、“玩石”与“雅石”。
赏石,张卫认为应该是欣赏者、鉴评者对“雅石”作品的赏评行为,其审美客体是经过创作之后的“雅石”作品,而非仅仅针对原生的自然石。因此他归纳了“赏石”应当关注的五项相关因素:
1、原石的自然条件——形、质、肤、色、纹;
2、角度的选定、确立的思想意趣与情感;
3、表达主题的台座设计与制作;
4、表达思想情感的命名;
5、为主题服务的展陈演示。
综上所述,张卫认为,玩石是“形、质、肤、色、纹”与“座、名、演”、“意”有效综合因素相互作用而生“韵”的“天”、“人”合一的艺术创作。“形、质、肤、色、纹”乃自然条件,谓之“器”。“座、名、演”乃创作手段,谓之“技”。“意”,乃联系生活的创作“立意”,乃“艺”也。器+技+艺=韵,“韵”即“道”也。这就是雅石既同理又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独特的“器以载道”艺术创作。
张卫的这些“赏石理念”,不仅体现在他三十多年的玩石创作与长期的办刊实践中,在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石道——人文雅石基础教程》《赏石实践》《人文雅石》《中国赏石名馆——柳石轩》《赏石邕江流》等赏石专著,以及他在《石道》《宝藏》《汇石融通》《石界》等刊物媒体刊发的系列文章中也均有详尽论述。由其理念所建立的新派赏石理论,也被视为传统赏石与新派赏石的分水岭。
(注:为了便于表述,在介绍张卫的理念时,这里采用了“赏石理念”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