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元初诗人戴表元,在文学史上并不十分出名,但他有一首《湖州》诗非常有名:“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最后两句脍炙人口,久为传颂。如近代著名书画篆刻家吴昌硕,祖籍安吉,隶属于湖州府,对于故乡有着浓浓的情结,他有“人生只合住湖州”的篆印,而且还不止一方。此次清明假日赴湖州一游,确实感受到这片江南清丽地的别样风情。
吴昌硕为王一亭刻“人生只合住湖州”寿山石印面(钱君匋纪念馆藏)
飞英公园是湖州最主要的景点。虽然是90年代新建的公园,但位于公园之中的唐宋古塔飞英塔被誉为“湖州三绝”之一,以其“塔中塔”的独特结构而享誉中外。内塔为仿木构楼阁式石塔,八面五层,高15米,由太湖青白石雕凿拼叠而成,始建于唐代中和四年(884年);外塔为砖木混合结构楼阁式塔,八面七层,高55米,建于北宋开宝年间(968—976年)。
湖州飞英公园一景
飞英塔雄姿
飞英塔内景
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端午节,苏东坡刚刚到任湖州知州不久,曾经陪同门生秦观等人登塔,在《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诗中,留有“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之句,所谓最高塔,就是指飞英塔。秦观在《同子瞻端午日游诸寺赋得深字》诗中,也有“复登窣堵波,环回瞩嶔崟。双溪贯城郭,暝色带孤禽。”之句,窣堵波即指佛塔(飞英塔)。
苏东坡《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诗中所提到的卞峰,是指吴兴太湖(古称“震泽”)之侧的卞山,是湖州府主峰,高五百多米,绵延百里,这里也是太湖石的产出之地,南宋杜绾《云林石谱》有“卞山石”之介绍,宋徽宗时代开始广为开采,改革开放之后曾经是湖州水泥厂主要取矿石之处,直到前些年才封山闭矿。
卞山远眺
卞山近景,太湖石开采后裸露山体
苏东坡曾经去过卞山,在《和孙同年卞山龙洞祷晴》诗中提到:“吴兴连月雨,釜甑生鱼蛙。往问卞山龙,曷不安厥家。”龙洞,或即指黄龙洞。卞山洞窟甚多,黄龙洞是卞山最有名的一处,既有溶洞(早已废弃),又有“天坑”,据说有三四十米深,有“黄龙洞天”之称。明初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九)有“黄龙洞”介绍:“其山皆怪石林立……洞旁壁立千仞,眺瞰不能见底。投以石,不应;以声呼,则相答,深窅不测。”
黄龙洞附近”天坑“
黄龙洞内景
黄龙洞附近石刻
黄龙洞附近岩壁有许多历代诗人骚客诗文题刻,尚存10余处,大多漫漶不清了,“黄龙洞”三个楷书大字据载系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所题,“黄龙洞摩崖题记”1998年3月被列为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我在崖壁上还发现有“林屋别寄。神霄散吏”的题刻。可见,“神霄散吏”将黄龙洞与苏州洞庭西山的“天下第九洞天”之林屋洞相媲美。
北宋黄庭坚”黄龙洞“题刻
卞山黄龙洞崖壁有“林屋别寄。神霄散吏”题刻
“神霄散吏”是何许人?据载,南宋著名道士、诗人白玉蟾有“神霄散吏”的别号。白玉蟾主要活动在福建一带,有没有到过卞山不详,但他确实到过苏杭和太湖,在《与赵将军三首》诗中提到:“醉头一月不曾梳,共整扁舟又太湖。昔日舞雩多一唯,他人陋巷只如愚。”云云。
飞英公园内除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飞英塔之外,还汇集和移建了湖州历代遗留的珍贵古迹,其中有著名的墨妙亭。
墨妙亭外景
墨妙亭始建于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二月,也就是苏东坡任湖州知州的七年前。原址在湖州府治北隅,为当时湖州知州孙觉(号莘老,诗人黄庭坚岳丈)所建,按照苏东坡所述,“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逍遥堂之东”(《墨妙亭记》)。孙觉搜集湖州境内自汉以来古代石刻古碑汇集于此,予以妥善保存。
墨妙亭回廊很长
墨妙亭碑廊
当代书家张海题苏东坡《墨妙亭记》
此外,苏东坡还写有《孙莘老求墨妙亭诗》,其中写道:“吴兴太守真好古,购买断缺挥缣缯。龟跌入座螭隐壁,空斋昼静闻登登。奇踪散出走吴越,胜事传说夸友朋。书来乞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后来视今犹视昔,过眼百巨如风灯。他年刘郎忆贺监,还道同时须服膺。”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诗中最后一句“他年刘郎忆贺监”,刘郎指的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贺监是指诗人贺知章(曾任秘书监,晚年自号秘书外监),草书笔力遒雄,很得时人称赏。刘禹锡在《洛中寺北楼见贺监草书题诗》云:“高楼贺监昔曾登,壁上笔踪龙虎腾。中国书流尚皇象,北朝文士重徐陵。偶因独见空惊目,恨不同时便伏膺。唯恐尘埃转磨灭,再三珍重嘱山僧。”苏东坡用此故事,说的是孙觉筑墨妙亭之善举,后人一定会铭记感恩的。不曾想,七年以后,苏东坡任职湖州知州,也应了“他年刘郎忆贺监”这句诗。
墨妙亭以及所藏碑刻后来大多毁于元代兵火,直到清代光绪末年,由藏书家陆心源搜集境内所剩遗碑重建墨妙亭。1928年,郡人俞宗濂重建墨妙亭于吴兴公园内,亭为平屋五楹,内集元明清碑刻十块嵌于壁间。1996年兴建飞英公园,乃将墨妙亭易址重建于园东侧,尚存元、明、清遗刻12方,另添新刻苏东坡《墨妙亭记》、曾巩《墨妙亭》诗碑等,成为一大胜迹。其中,以元代书画家赵雍(赵孟頫之子,时任海宁知州)书题的《湖州路重修府治记》碑刻最为古老和知名。
元代书画家赵雍书题《湖州路重修府治记》局部
苏东坡当年所作《孙莘老求墨妙亭诗》,曾经被孙觉刻成碑文,后来遇战火遭毁损,被好事者制成砚台,史称“墨妙亭断碑砚”。传世的所谓“墨妙亭断碑砚”有好几方,笔者曾经过眼过两方。
一方是2020年9月故宫文华殿“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展出的“苏东坡墨妙断碑砚(传)”,断代为明,曾经康生收藏,近方形,紫色,砚石背面有“吴越胜事书来乞诗尾书谿藤视昔过眼”苏体行书十六字,左下角残破。正面左侧刻小字铭:“身可汙,心不辱,藏三年,化碧玉。”右下角刻有半通朱文印“道周”,砚盒盖镌晚清何震熙宣统三年之篆书铭刻。此砚曾经被康生于1955年购藏,康氏在砚侧留有题刻,认定此砚为明末抗清名臣黄道周遗物。
“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内景
“苏东坡墨妙断碑砚(传)”
“苏东坡墨妙断碑砚(传)”背部刻铭
另一方是2020年11月在上海朵云轩举办的“钵水斋山水画研究院揭牌仪式暨苏渊雷傅韻碧伉俪珍藏展”展出的“断碑砚”,同时展出有1935年1月25日《南京日报·金石书画》,刊登有《东坡墨妙亭诗碑残石砚》一文。此方残砚,也是方形,石色赤褐,砚背尚存“吴越胜事书来乞诗要尾书溪藤昔过眼”苏体行书字样,左上方有残破。砚面左侧刻楷书阴文“身可污,心不辱,藏三年,化碧玉”十二字,右下角有篆书“道周”二字阳文印识。断碑所刻字样,与故宫所藏那方极为相似。
“钵水斋山水画研究院揭牌仪式暨苏渊雷傅韻碧伉俪珍藏展”内景
“断碑砚”
“断碑砚”背部刻铭
苏渊雷教授被誉为“文史哲兼擅,诗书画三绝”,原来曾经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能诗善书,记忆力超群,喜喝绍兴酒,是位性情中人,曾经聆教,印象颇深。此方得自五十年代的“东坡墨妙亭诗残刻十七字断碑砚”,据苏老考证,曾经明代黄道周、清代袁昶等名家收藏,所谓“东坡墨妙遗片石,一砚三贤传千古”,视其为镇斋之宝,张宗祥、马一浮、王敬身、黄云眉、陈登原、向迪琮等名家有诗唱和。
现代学者马一浮为“断碑砚”题诗
《南京日报•金石书画》刊登《东坡墨妙亭诗碑残石砚》一文
据好友砚学家吴笠谷(中国民协砚文化委员会主任)考证,清中期以来文献、报刊中刊出有十方“苏东坡墨妙亭断碑砚”,其铭文字体有小异,并无两砚全同者,多为仿品。“虽然‘苏砚’赝品不胜枚举,真品寥若晨星,吉光片羽皆难觅得,但不少人即便明知砚未必真品,也宁可信其真,不愿疑其伪。这固然说明了历史长河的无情、古贤手泽之珍贵,也体现了东坡居士的人格魅力,更印证了‘东坡玩砚’之于中国砚文化史上的至尊地位。”(《居士无田食破砚——从故宫苏轼大展中的两方苏砚说起》)
清代黄慎《苏东坡玩砚图》(故宫博物院藏)
其实,苏东坡对于玩砚的一大贡献,是发现了“天砚”,也就是将天然奇石移用作砚台,当时苏东坡只有十二岁,苏东坡后来作有《天石砚铭(并叙)》记之。以后,天砚也成为了砚台的一种样式,所谓“东坡尝得石,不加斧凿以为研,后人寻岩石自然平整者效之。”(南宋《端溪砚谱》)这也开启了后世文玩赏石之先河。
说起来,湖州是苏东坡的人生转折点和伤心地。当年他四十三岁出任湖州知州,不到三个月,便遭遇文字狱“乌台诗案”构陷,经过三个月折磨后,才侥幸被释,后谪贬黄州,从此开启了坎坷而又不凡的后半生。
本文作者,《汇石融通》特约作者—— 俞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