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奇: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三)

2018-10-26 14:21

【导语】在《赵德奇: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和(二)》中,作者以承认有的观赏石可以成为艺术品为前提,利用国际国内的数据分析,向广大读者介绍了,中国国内以及国际艺术品产业化、金融化的市场和趋势,艺术品在金融化、产业化中的多种交易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接上文,本文将向广大读者介绍,艺术品抵押融资的形式及金融机构所但心的风险,及中国观赏石艺术品离真正的金融化、产业化还有多远,在哪个方面有望首先破冰。


10_a.jpg


六、银行及金融机构担心的风险


1、评估风险


艺术品抵质押融资中的评估风险。除了真伪问题外,艺术品抵质押融资面临的另外一个难题就是艺术品价格评估。艺术品作为一种特殊评估对象,无法采用单纯的财产评估方式进行估值,因为艺术品的价值具有多元化倾向。


一是历史价值,不同时代艺术品往往带有那个年代印记,尤其是文物类艺术品,是解读人类历史的一把重要钥匙。


二是艺术价值,即艺术品内在的审美价值,人们在欣赏作品过程中会产生美感、联想和共鸣。


三是收藏价值,艺术品的玩赏功能使收藏成为人们高级娱乐生活、陶冶情操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是经济价值,艺术品的收藏和交易是一种投资经营活动,成了富裕阶层投资理财的重要平台和渠道。这种价值统一在艺术品上,使艺术品价格评估标准具有了多重性,同时也使评估变得更为复杂。


由于国内目前缺乏统一的艺术品价格评估标准,不同专家对于同一艺术品在价格问题上很难形成统一意见,同一艺术品在不同时期的价格也会出现不同。因此,估值问题成为艺术品抵质押融资的重要门槛儿,自说自话的评估专家和莫名长出的评估公司,无公信力可言且严重缺乏可遡源可核查的真实交易记录是重大风险源。


2、保管风险


艺术品抵质押融资中的保管风险。抵质押融资的艺术品按惯例通常应当由银行转移占有。但是艺术品与一般质押动产不同,对保管环境和条件要求较高。银行虽有保险箱业务,但都不一定适宜保管艺术品。抵质押融资的艺术品因价值较高,在保管期间还存在品质和价值上的多重风险,如破损、火灾、盗窃等。因此,国外保险业开发出了与艺术品有关的保险险种。我国目前尚无针对艺术品的成熟保险业务,保险行业对艺术品保险业务的态度普遍不积极。如是大型众多的观赏石,场地和运输都将是一个问题。由此,艺术品保管风险自然就成为艺术品抵质押融资业务中的风险之一。


3、权属风险


艺术品抵质押融资中的权属风险。艺术品是一类比较复杂的财产,与其相关联的权属种类较多。除了涉及物权、债权外,艺术品还涉及知识产权、人身权等多项权能,其牵涉到的当事人可能是多重的。一旦因艺术品权属不清发生争议、纠纷、诉讼,以致质押物被查封冻结,可能造成质押方不能按时还款,质押行为的几方关系人也可能因该艺术品所有权或版权产生纠纷,从而对质权方造成法律风险。


4、流通性风险


抵质押融资中的流通性风险就是,需要将艺术品变现时不能如期变现。不能以适当或期望的价格变现。从变现来看,无论是信托、理财、基金等以艺术品为投资对象的业务,还是以按揭、典当等以艺术品为质押品的业务,都可能存在变现问题。观赏石的市场更不规范和不成熟,变现更困难不能还贷时卖给谁?


5、其他法律风险


艺术品抵质押融资中的其他法律风险。艺术品抵质押融资是新兴的金融业务,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规范艺术品抵质押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而针对非艺术品抵质押的相关物权和知识产权等法律规范并不完全适用于艺术品质押活动,这就使得艺术品抵质押融资业务可能面临诸多法律风险。另外,艺术品作为一种特殊质物,还可能受到原本与质押无关的法律的规范和约束。比如,有些艺术品可能是文物,艺术品抵质押业务的开展还应适用文物保护的有关法规。再比如,有些艺术品的流通范围存在局限性,如限制出境,还有的艺术品交易对象有特殊要求,如国家优先购买权等,这些相关法律规定都可能影响艺术品质物的变现效率。当然在观赏石这种情况可能少见,但金融机构的法务部门考虑的是整个艺术品面对的风险。


又如观赏石抵质押融资,可核查数据缺乏,真实性透明度缺乏,公信力权威性缺乏等风险,难以做出实质性判断。这些风险是导致银行和相关金融机构对艺术品投融资的最大担心所在,也是他们风控和内控的必须。


七、中国赏石界离产业化和金融化还有多远


(1)中国赏石界离产业化和金融化还很远,但已经有人开始行动,人才的缺乏是根本问题。


虽然艺术品金融正伴随着人们物质财富的积累及精神消费的需求迅速崛起,但缺乏合格专项领域人才,往往造成了市场鱼龙混杂的局面:在我国数百所高校中仅有少数开办艺术管理和文化管理相关的专业,而我国800多万金融从业人员中,具备艺术品专业知识和艺术品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更少之又少。据悉我国大约几仟万与观赏石收藏与交易的相关者,其中既懂石头又懂金融者的人才也应该十分稀少。


上海的亚洲艺术品金融商学院的创始人范勇先生指出,人才的缺口成为了当下我国艺术品金融行业创新发展的一大挑战,从而人才培养才是“撬动”文化艺术+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培养人才、改变艺术金融生态是一个长期且具有历史责任和社会价值的事业。


据悉,亚洲艺术品金融商学院将建立与产学研融合的机制,并建立艺术品资产评估体系。在艺术品金融的相关产业领域,还将与艺术品保险公司、艺术银行、大数据平台等展开多层次的探讨与互动。


(2)不能单纯把石头卖得好就称为产业化。更不能以为开个大会,请些金融界人士站台,讲些前景或鼓励的话就叫金融化。不妨拿被评估1.3个亿的观赏石,到金融机构去抵押贷款就明了了。


目前赏石界已比较深刻的认识了,价格评估和价格话语权的重要性,已经有几方面的力量在角力,都想在观赏石价格评估上占有话语权。有的着重价格评估人员的培训,有着重石种资源的鉴评标准,有的成立艺术品评估公司。


(3)在2009年,艺术品质押在国内就开始试水了,随后艺术品抵押贷款也被提上日程。但由于鉴定、估值方面存在一定难度,银行一直对艺术品抵押贷款业务非常谨慎。


(4)观赏石作为文化艺术品的一员,离产业化最近的是艺术品的交易会展服务,这类比较容易实施,所以赏石界展会现在开展的轰轰烈烈,一个紧接一个。


至于拍卖行较容易进入,只不过是能否拍出去,拍价高低的问题,对于拍卖行本身来说风险并不大。由于近几年仿古作假之风的泛滥,一些珍惜自已名声的拍行谨慎了许多。


至于PPP项目是和政府对接,与政府合作拿钱,那就要看你的项目选择如何、团队撰写的可行研究报告如何。关键是私人或企业也必出一部分资金,现在这样的企业和私人太少,因为这种项目都是长线投资,回报慢且运营的管理也是问题。


离金融化最近的是抵押贷款,如何在抵押贷款上破冰,将是石界一大亮点,这不是难在石界而是难在金融界。如估价合理、如贷款额度低点、如还贷有担保还是大有可能的,这里的放贷方指的是银行、不是指私人间的借贷关系,整个过程的程序方法权威性对赏石界有极大的示范性效果。如能设立有金融机构参与的观赏石产业化金融化研究机构,可以很大程度上解除金融界所担心的风险。


现在石界有的热衷于成立评估机构,这些评估机构有的实际控制人本身还负有不少债务,你怎能通得过认真精明风控的尽职调查,信用显然很低。会怀疑你价格评估的公正和真实,会怀疑你是否估高了赚评估费合媒骗银行,你评估的依据是什么?重复交易的数据那里来?而贷给你钱的金融机构从骨子里认可才是最重要的,保险公司敢给你保险才是关键。记住现在可是商业银行,风控是越来越严。


石界,能拥有金融赏石艺术品的复合型人才、建立可靠权威的估值体系、金融保险和担保体系的认可,是未来观赏石进入主流艺术品产业化金融化的希望所在。


结束语:


赏石界非功利性的文化赏石、艺术赏石与功利性的产业化、金融化两翼齐飞才能走的更远飞得更高。短视的资本逐利的赏石行为,将成为观赏石艺术品发展的路障。


文化和艺术赏石的理念虽然可以超越现实而存在,但观赏石艺术品产业化、金融化却是现实社会体系成熟后的产物,不可能一蹴而就。谁来高举旗帜开路除障,探索前行,任重道远!


最后感谢通力律师事务所金融专家陈律师,民生银行专家王先生的帮助。


参考资料:


1、2017年公开发布了瞿丹的《大数据看全球艺术市场新格局》。


2、2016中国艺术品产业创新暨艺术品投融资高峰论坛上发布的中国文化产业智库研究中心出品《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年度研究报告[201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4754-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4、国发〔2011〕38号,《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


5、“2018亚洲艺术品金融论坛(第三届)暨艺术品金融的商业模式与创新高峰论坛”主题发言。(完)



0000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