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石融通
中国观赏石金融服务平台
汇聚融通公众号 汇石艺术空间
长按,识别,加关注
《汇石融通》您关注的是赏石行业综合性服务平台
赏石艺术品包装 | 宣传 | 展览 | 拍卖 | 交易 | 私洽 | 金融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 劈柴, 周游世界……
我还好想说
——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作为一个玩石人我更想说
——珍爱时光,好好玩石,
让天赐的奇石盛开智慧之花,从明天起……
看似诗意的生活,好美
而我只能肯定地说,太平盛世
目睹着为了生活忙碌的芸芸身影
一个个土豪追尾艺术品冗杂的刹那
遭遇的,却非大众狂热追求艺术的时代
我敢肯定
诗海穷年高峰兀立,塞外寒风
吟着痴情的悲歌
没有爱,就没有伤害
有人真正理解
从明天起——是一种诀别
有人已经明白
只愿面朝大海——是一出悲剧
世间本来应该有很多令人神往的美好
诗人泪笑挽留的彩虹
在天国可以企及
呈现世人面前的
只是美好的表象
海子的诗
陨落的星辰变成了流星
与天地同在神圣而简单的石界
简单的石圈并不简单,圈里还有很多圈子——嘉宾圈、藏友圈、石商圈、忽拉圈、黑人圈、玩石圈、赏石圈……
“嘉宾”、“藏友”、“石商”不说都懂,“忽拉”即忽悠拉客,“黑人” 是抹黑、贬损、攻击他人的网络新词,“玩石”系指寓情于石的创作,“赏石”是除立意创作外的澄怀欣赏。
“圈” 乃一族、一个群体。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而同类同群中的不同个体,眼界狭阔、功力深浅、层次高低仍有分别,即便“黑人”,也有高明与拙劣的不同表现。
笔者也有一个小圈圈,人称“雅石圈”,乃玩石一族。圈内同仁,都相信我的鬼话——“奇石可以作为原材料创作雅石艺术品”,长期爱读笔者“奇石”变“雅石”的系列文章。至于“原材料”与“艺术品”哪个低级高级,自有闲人热议。
极小一部分石商对此持坚决反对态度,为了能够顺利地把石头卖出去,坚决拥护“奇石”就是“天然艺术品”的观点,最充分的理由是“国标”也是如此定义。而有点艺术常识的人却佩服得要死,“自然物”与“艺术品”这两个原本对立的事物,竟也能够等同视之。
也有石友认为,“奇石”与“雅石”是同一个东西,只是有人多余叫了另外一个名字而引起了争议。而在笔者的认识与理念中不仅仅是称谓不同,“奇石”与“雅石”根本就是不同的事物:
“奇石”丽质天生,比“普通原石”更为奇特出众,因引人注目而被称为“奇石”,但它仍是自然原石中的一员。
“雅石”,是玩石人按照一定的创作与审美原则,把思想情怀寄寓“奇石”某一特定观赏面的艺术作品。
“奇石→雅石”,既是寄情比兴的实践活动,也是事物因外因的作用而发展变化的又一实例。通俗地说,没被人好好玩过的是石或奇石,玩过玩好了的变成了雅石。这一理念界定、区分了“奇石”与“雅石”两个前后不同的概念,明确了“玩石赋能”的创作机制,从而也避免了对“奇石”究竟是“自然物”还是“艺术品”理解的混乱。
我用半辈子弄明白了“玩石赋能”的创作机制,也迎来了一些别有用心的嘘声。近来一些圈内石友提醒我,有个被称为“石界领袖”不久前的两篇“檄文”拽着许多知名玩石人士要明辨是非,由于笔者的观点理念“离经叛道”,自然也是被拉扯的重要对象,不可避免的被狠狠涮了一把。
一看又是是非之谈,像文革时抓了一大帮人来批斗,义正辞严,上纲上线,大义凛然。有的石友希望我跟他理论一下,有的劝我不要理他,其实我也不想理他,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我对他了解实在不多。从1995年创办《奇石根艺》报到后来主编《石道》《宝藏》杂志,因工作关系,我既与广大一线石友打交道,也跟石界很多有造诣的藏家、玩家、学者交往,向大家讨教,约他们为刊物撰稿。伴随刊物走过20多年一道成长的老石人,我们大多彼此认识,相互尊重各自的体验与观点,但我们都不知道还有这位“石界领袖”,那时他在哪里。
当初创刊缘于些微的社会责任感,长期在石头堆里摸爬滚打,一有心得就迫不及待地归纳总结以飨石友,尽量多写些具体的玩石体验,希望有助交流与赏石文化的发展。该做什么做什么,极不愿意把宝贵的时光用来拉拉扯扯。而跟一个故意纠缠的人扯蛋不正中他人下怀?人家早猫在那里等着你回应呢。记得几年前我曾从专业的角度轻轻地回应过一次,人家欣喜若狂地连抓带挠扑将过来,那种被诱奸的感觉至今痛彻心扉。因此我也奉劝各位学者引以为鉴,认清面目,再莫上当与之理论。
抒发己见,畅所欲言,为什么就不能好好说点玩石的心里话呢?好像真没读过他具体玩石赏石的心得文章,印象中也不记得他玩过什么石头。认识他也就从他大白天在街上揪着别人理论一番开始,几乎都是些划清界限激化矛盾的文字。那一场浩劫都已经结束40多年了。
我对他的激动非常理解,因为缺课和少做练习,没有亲身经历的玩石体验,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吸引眼球。这种取闹以引来围观的纠缠,明眼人一看就是典型的碰瓷,所有圈内名家都回应了那才叫一个好——惹你就是等你还手。骂遍石界热闹了都不算个事,小有名气才是真实的主要目的。这是出道较晚、玩石不多而又急于出名者的一种惯用手段。
人家走的是捷径,却也有他的市场,有他的粉丝——“不明觉厉”的崇拜者,如前面说的“极小一部分石商”。无论如何,我还是眼带微笑地认为,调皮、抹黑、诋毁虽然可以出名,但成不了行家,更成不了什么“石界领袖”,却有望成为聚众闹事的一代泼皮。
宋人范仲淹曾说“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仁者爱人,以及这片热土,栖身的这个小小江湖。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尊重他人,以及他人的观点;呵护成长,包括我们热爱的事业。对待自己和他人,都应一视同仁,一样的好,一样的爱,亦勿以此为名只为满足个人出位的欲望。“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言利博,何其善哉,故为人,当仁厚。
仁,中国古代儒家发展而成的伦理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相互亲善,乃重要的传统道德标准、人格境界及哲学概念。“温良者,仁之本也”。“仁者,人也”,如若不仁,何以为人。可见,仁者爱人不会损人利己,不会故意找茬儿,更不会断章取义故意使坏。
建立自己的观点学说,需要做大量踏踏实实的研究工作,拆了他人的房子,也建不起自己的高楼大厦。何况大家都在添砖加瓦加快建设,你拆得过来吗?省着点吧,千万别累坏了身子与心智。如若有心,多玩石头,埋头研究,用心体会,定有心得,必出成果。
两手空空的人指责他人双手的泥土,甚是好笑。转念一想,对于一个好事者的判断不是非蠢即坏那么简单,或许他真的局限于认识粗浅的层面,迷失于没有玩石体验而胡思乱想的怪圈。
小学一年级的小哥哥与高年级的姐姐争论说,算术只有加减法,哪有什么乘法除法,而且也不叫数学。明显表现出对姐姐“蒙人”的不满。
站在一旁的幼儿园小妹妹听见了,嗲声嗲气地说,哥哥你说错啦,那不叫算术,叫数数,我能从1数到100,老师夸我好厉害,你们看,我得了好多小红花。还有,你知道吗,我跟你们说,妈妈不在家的时候不能吵架,不然狼外婆会来敲门。
读高中的大哥哥笑了,如果跟他们说还有几何、函数、微积分……他们会不会联合起来攻击我。没有经历,见识自然短浅,让他们自己慢慢长大……
被纠正教训的常常不是弟弟妹妹,而是哥哥姐姐。而且,年龄越小越是郑重其事,不依不饶,但你还必须尊重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与自尊。
有人说,这可能吗?一家四个孩子严重超生,严重脱离现实,打这个比方恰当吗?你出来跟我们理论理论,大家伙说是不是……我赶紧走人。扯犊子呢。
说实话,一些名帖名画、唐诗、宋词、元曲以及国内外的名著名曲我读不懂,中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宗白华、李泽厚、蔡仪、蒋孔阳、王朝闻……的美学著作很多我也读不懂,西方美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狄德罗、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的著作更读不懂(好多也没读),为什么就不能通俗易懂一点呢?是该谴责作者还是反省自己?每每此刻我自惭形秽,恨自己小学都没读好又不努力,哪敢吱声丢人现眼,只能双目微闭摇头晃脑念念有词……
石圈里对于一些问题的争论,除了“居心”之外,更多的原因还在于认识的差异与目的,这还属于善良正常的范畴,完全可以理解。如果我们把对赏石的认知划分为几个层次,相同层次与目的的在一起交流讨论,既没了“夏虫语冰”的尴尬,也少了吹毛求疵的攻击诋毁。
我历来不敢闪亮登场激情四射地演讲,更不敢与高大上的“理论家”轰轰烈烈地雄辩,作为就玩了些石头的草根石友,我根本就不配,还是一如既往老老实实做点正经事吧。回归玩石与赏石,笔者愿意好好谈谈对“赏石四个层次”的一些基本认识。(下篇预告:《赏石的四个层次》)
·END·
本文作者,《汇石融通》特约作者—— 张卫
投稿转载、商务合作、咨询
客服电话:15901699489
邮箱:hsrt_hjcsrttx@163.com
汇石融通
中国观赏石金融服务平台
汇聚融通公众号 汇石艺术空间
长按,识别,加关注